人民網
人民網>>區塊鏈

中食鏈怎樣實現區塊鏈+農業溯源?

2018年10月22日09:25 | 來源:人民網-區塊鏈頻道
小字號

手機簡單掃一下糧食包裝上的二維碼,就可馬上知道糧食的種植地、種子、肥料、物流等具體信息,確保生產源頭健康安全。這對於區塊鏈技術而言,或有破解之道。在中食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中國食品鏈公鏈平台上,推動應用落地。

目前起浪五常大米、安化雲茶、贛州鏈橙等農業品牌在中國食品鏈公鏈上鏈。消費者通過中食鏈發布的食品護照App端掃描溯源二維碼及防偽碼查詢商品數據,可以查驗到食品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數據,一物一碼,把食品安全的相關信息進行從生產源頭到消費終端的順向追蹤以及從消費終端到生產源頭的逆向回溯,讓食品的整個生產經營活動處於監控之下。

建立行業垂直應用技術平台

中國食品鏈公鏈基於太一雲超導網絡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可信區塊鏈產品評測的技術,構建出ToB和ToC端的行業垂直應用技術平台。底層兼容公有鏈(Ethereum)和聯盟鏈(Hyperledger),並構建在其上的跨鏈服務平台,推動不同平台間的互聯互通與應用融合。同時向上提供構建各類場景應用的開發者界面、工具以及API接口。另外,中食鏈的跨鏈開發平台將根據不同開發者的能力和需求,盡可能幫助開發社區能夠模塊化構建自己的應用。

就To B而言,中食鏈建立新的供應鏈體系和實體資產確權與交易平台,為B端商戶提供溯源雲平台和端到端供應鏈體系,盡可能實現食品數據可信、信息對稱、IOT+區塊鏈(一一對應)、快速追溯等功能。就To C而言,中食鏈計劃通過移動應用,為C端用戶提供食品護照,主要包括移動應用APP及微信版小程序。該平台通過消費者掃描溯源碼獲取用戶信息,以獲取用戶信息和平台流量,並通過積分管理,打通平台B端和C端,以平台投票建立中食鏈生態治理共識的機制,致力解決整個食品供應鏈中存在的信息孤島、多系統交互困難、信息核對繁瑣、數據交互不均衡等問題。

據中食鏈總經理范金剛介紹,產地直供網絡、防偽溯源網絡、生態信用網絡一起搭建起中國食品鏈公鏈的生態體系,而這一生態體系包括技術體系、標准體系和監督機制三個支柱,也就是中食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食品鏈公鏈和中食鏈產業聯盟形成互動,打造起區塊鏈網絡平台。

保証溯源真實性,進行差異化發展

一直以來,溯源成本高、線下溯源信息真實性難保証是食品行業的共性難題。在范金剛的計劃中,中食鏈在以區塊鏈分布式共享賬本的方式記錄信源時,會謹慎選取可信的人在可信的時間和可信的地點做可信的事。范金剛解釋稱,溯源上鏈採用的是可信的人在確定的時間和可觀測的地域所產生的數據。“首先,採用食品護照對食品產業鏈企業和消費者進行可信身份認証與登記﹔而后,採用衛星授時與定位技術,對食品的生產加工與流通進行不定時追蹤與監察,並按照時間戳順序記錄食品交易流通行為數據,繼而將傳遞食品信用信息,盡可能保障食品的安全與可信。中食鏈還將為中小食品企業提供了BaaS服務,后者基於中食鏈的BaaS平台可以開發各種可定制化的Dapp應用,讓企業快速低成本構建基於自身的溯源體系,盡可能增進食品行業信任的建立。”范金剛說,中食鏈基於自身構建的食品產業鏈生態,把參與主體的信用和其相關利益點,通過生態合作共識,以寫入智能合約的方式,重新進行利益分配。

“如果有節點發生防偽造假、偽冒作假等行為,在多方的利益博弈當中,節點就會被其他生態參與者分取其利益,甚至被驅逐出該生態體系,這個代價就會讓造假者得不償失,這樣就能夠建立起中食鏈生態內監督互信的治理機制。”范金剛表示,基於區塊鏈技術和治理思想,通過實現生態內產品二維碼對應的鏈上數據信息和包裝產品真實對應,盡可能規避做碼和賦碼流程中容易出現的不可信情況。同時,就線下溯源來說,當對高附加值的農業產業進行溯源時,也會綜合使用物聯網、AI等技術來進一步保証信息真實性。在溯源業務之上,中食鏈切入到食品行業,打算建立一個基於區塊鏈增進信任和重塑的信用體系。

與其它食品溯源企業不同的是,中食鏈希望採用區塊鏈分布式多中心的治理思想,以及分布式共識的自治組織方式,將食品產業鏈相關的企業集聚在中食鏈生態體系中,盡可能打通食品產業鏈上下游並建立信任關系,推動食品產業生態的共建、共治、共享。當下,眾多食品溯源與食品質量追溯體系並沒有有效整合物流信息和銷售渠道信息,中食鏈對接國內龍頭物流企業與眾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打通食品全產業鏈,在保証食品追溯信息真實的同時,盡可能減少產業鏈食品供應環節,進而走向產地直供、生態資源確權流轉等中食鏈第二階段商業應用。

另據了解,中食鏈計劃通過防偽溯源網絡的服務費、基於供應鏈體系的線上線下溯源農產品的體驗推廣、實物資產的確權交易手續費等方式實現營收。

(責編:黃盛、張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