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區塊鏈

大咖齊聚清華熱議區塊鏈:推動互聯網走向互信網

黃玲麗
2018年11月26日19:09 | 來源:人民網-區塊鏈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11月26日電(黃玲麗) 11月25日,由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區塊鏈金融研究中心主辦的“BAC2018區塊鏈應用大會:從互聯網到互信網”在清華大學召開。為不斷完善目前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促進和規范區塊鏈技術應用與產業發展,大會從政策、技術、落地等多維度探討了區塊鏈應用生態的演進。

引領創新 抓住區塊鏈的中國機遇

隨著區塊鏈技術在全球的廣泛興起,如何在新一輪技術浪潮中打破之前跟跑和依賴的被動局面,讓區塊鏈在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發揮作用成為重要議題。

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原副主席、國際核能院院士張勤提出,區塊鏈有望從技術層面解決可靠性、安全、不可篡改和信用的問題,使我們降低大量運作成本,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都可能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但是一項新技術究竟能不能給我們產業、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帶來實際性促進作用,不能僅僅憑熱情,還要憑我們對這些技術深入的了解。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高建則對區塊鏈技術發展帶來的創業創新熱潮鼓舞道,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未來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現在在區塊鏈技術上做的任何探索都是有意義的。每個從業者都可能是區塊鏈領域的先驅,當然也有少數人可能會成為先烈。創業是一種可再生資源,是生與再生,而不是非生即死,區塊鏈應用有始無終、有早無晚、有小無大,在大家共同探索之下,相信會有人脫穎而出。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証監會原副主席、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原總經理高西慶在演講中提出,區塊鏈雖然標榜去中心,但仍需要監管機制來保護其健康成長。他呼吁監管部門加深對區塊鏈技術的認識,填補監管縫隙,將區塊鏈技術和政府公共治理結合起來,創造出鼓勵技術創新的良好環境,使我國在區塊鏈技術上不喪失全球的規則制定權。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區塊鏈金融研究中心和芯際科技將就區塊鏈技術發展和構建可信數字經濟展開合作研究。芯際科技CEO戴衛國認為區塊鏈是構建可信世界的基礎設施,需要滿足安全可信,性能無限可擴展,友好應用開發接口三個屬性,但當前全球還沒有一個馬上可以實際使用的區塊鏈基礎設施。

科藍軟件董事長王安京也表達了區塊鏈技術發展耽誤不得的焦慮。他認為未來發展起來的區塊鏈是經過修正的、衍生的區塊鏈。他表示,需要在基礎研究和基礎技術上花功夫、花時間才能爭取並保持技術上的引領地位。

找准場景 以技術賦能實體經濟

區塊鏈不僅成為創業者和投資者們日益追捧的對象,同時也引起了其他各界的興趣,經過幾年的努力,區塊鏈在金融、政務、溯源、版權、電子証據等多領域開始應用落地,賦能實體經濟。

經濟學博士、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在探討如何運用區塊鏈構建金融新生態的問題時說道,一方面,區塊鏈作為一項新技術,具有深入研究的價值﹔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不可能是萬能的,對區塊鏈技術存在的應用局限和風險隱患,應予以重視。他還提醒,當前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迫切需要解決業務適用性、技術成熟度等問題。

中國技術經濟學會秘書長黃檢良在宣布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區塊鏈籌委會成立時表示,希望和海外的技術專家、經濟專家、政策專家一起來共同跟蹤、探討區塊鏈這種新的技術形態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和影響,甚至在世界和平、人類安全這方面的作用。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陳鐘就“政務與監管業務區塊鏈應用的關鍵問題”探討道,政務以前是提倡上網,今天是上雲,未來10年應該是上鏈。未來,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結合將為解決數據所有權的問題提供新的角度。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岩認為區塊鏈帶來了巨大的思維沖擊,需要計算機、數學、金融學等學科的綜合性人才參與,區塊鏈應以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為目標。

超級賬本全球技術委員、甲骨文區塊鏈首席架構師楊保華表示,互聯網的局限性尤其是可靠性、公平性和信任機制上的欠缺已或多或少顯露出來了,區塊鏈融合了多領域最新成果,為更進一步的數字化搭建了基礎。

國際大學創新聯盟秘書長孫萬鬆認為區塊鏈產品和團隊的升級與應用場景綁定,密不可分。他以青島“鏈灣”的區塊鏈孵化器為例介紹了如何運用區塊鏈技術把全球的孵化生態打通。

科藍軟件首席數據架構師鄭保衛談到區塊鏈與數據治理的關系時說,區塊鏈擺脫不了數據的管理體系和范疇,應當遵循一定的數據標准搭建和擴展。他建議將區塊鏈納入企業級、行業級或政府級的大數據平台裡使區塊鏈發揮更大的價值。

紙貴科技CTO陳昌說越來越多聯盟鏈的落地正是因為抓住了應用的關鍵點。他講解了區塊鏈在版權領域從確權到維權所發揮的作用,即運用區塊鏈的存証特性保証証據的不被篡改並為法律機關認可。

芯際科技聯合創始人、同學村投資公司總經理潘友林認為區塊鏈是人與人之間,人與人工智能之間,人工智能與人工智能之間的點對點的直接關系,能夠幫助解決誠信和公平的問題。

寬嚴相濟 以監管規范行業發展

技術應用的前景無限美好,但當下區塊鏈在創業創新上遭遇了偽鏈、蹭鏈的亂象,區塊鏈健康成長迫切需要良好的監管機制。

工信部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吳震認為,應厘清區塊鏈依靠算法和智能合約建立的信任體系中的“去信任”與公眾所理解的“去信任”的不同。同時,監管中存在需要明確的領域,如Token的概念與界定。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區塊鏈實驗室主任劉曉蕾在談到對STO的看法時提醒到,利用監管套利不是一條靠譜的融資途徑。她認為,融資是諸多區塊鏈創新中最不重要的“創新”,傳統的股權融資、債券融資、ABS融資等方式都為創業者敞開,企圖繞過監管的做法並不可取。

星合資本董事長郭宇航建言道,在對金融科技和新技術的監管上,不同機構間進行博弈后制定透明的監管政策,外緊內也緊,並嚴格依據法律程序對早期的創業者是一種巨大的保護。同時,他也認為,監管部門對區塊鏈通証的接納是循序漸進、潤物無聲的。

英諾天使基金合伙人鄧永強介紹道,國內國外都在對數字貨幣進行強力監管,香港証監會、美國証監會都推出了相應的辦法。他呼吁適當監管,避免重蹈ICO覆轍,堅持區塊鏈建立互信網的初心。

(責編:黃玲麗、張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