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區塊鏈

北京互聯網法院使用區塊鏈技術,跨鏈存証數據量達上億條

王巍/ 孫朝(實習生)
2019年12月04日10:11 | 來源:新京報
小字號
原標題:北京互聯網法院使用區塊鏈技術,跨鏈存証數據量達上億條

今日(12月2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召開“天平鏈”應用接入技術及管理規范新聞發布會,新京報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互聯網法院“天平鏈”已完成跨鏈接入區塊鏈節點19個,完成版權、著作權、互聯網金融等9類25個應用節點數據對接,該院受理的4萬件案件全部上鏈,上鏈電子數據超過1000萬條,跨鏈存証數據量已達上億條。

發布會現場。新京報記者 王巍 實習生 孫朝 攝

區塊鏈技術可以縮短取証時間及成本

據介紹,“天平鏈”是由北京互聯網法院主導、聯合產業各方參與的一項區塊鏈技術應用。主要作用於電子証據生態領域。

發布會上,北京互聯網法院法官顏君介紹,傳統方式審理網上案件存在存証難、取証難、採信難等問題。大部分証據存在於網上,對網上生成証據真實性的認定,往往成為案件審理的關鍵點。以前,常用的存証方式需將証據從線上搬到線下,固定成紙質或光盤,開庭時帶到法院,法官再對証據進行真實性審查。整個過程耗時耗力,並且線上線下不斷轉換,這個過程增大了篡改風險。

顏君稱,與傳統模式不同,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不易篡改和可溯源的特點。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司法審理后,通過確權証據上鏈、侵權証據上鏈、鏈上認証三步流程解決電子証據存証。取証時間以及取証成本有所減少。

上鏈電子數據超千萬條

據介紹,2019年4月11日,北京互聯網法院首個“天平鏈”存証的案件判決出爐。原告為某圖片公司,被告為某金融公司,屬較為常見的著作權侵權案件,需要確權和侵權兩項証據。北京互聯網法院對該電子証據的真實性予以認定,採納該証據依法作出判決,判決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2500元。

2019年10月24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實現在執行案件中運用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繁瑣的申請執行立案過程簡化為“一鍵”直接進入互聯網法院立案系統,立案成功進入執行系統。

互聯網法院法官熊志鋼稱,通過區塊鏈點對點之間的數據交換、去中心化的方式認証執行法官的身份信息、法律文書的真實性,可構建被執行人財產數據共享機制和平台,以實現法院牽頭的被執行人信息共享,擴寬信用懲戒范圍。下一步,北京互聯網法院將繼續探索區塊鏈的具體應用場景。

據介紹,目前,“天平鏈”已完成跨鏈接入區塊鏈節點19個,完成版權、著作權、互聯網金融等9類25個應用節點數據對接,法院受理的4萬件案件全部上鏈,上鏈電子數據超過1000萬條,跨鏈存証數據量已達上億條。

“天平鏈”兩個新規推出

今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副院長佘貴清代表北京互聯網法院發布兩個新規——《天平連應用接入技術規范》與《天平鏈應用接入管理規范》。

其中,《天平鏈應用接入管理規范》規定了接入平台申請接入天平鏈的具體流程,包括:意向申請、正式申請、天平鏈秘書處受理申請、技術測評、組建評審組、評審、接入許可與公布。《天平鏈應用接入技術規范》規定了接入平台申請接入天平鏈的技術測評要求,即在系統安全性、電子數據合規性、區塊鏈安全性三個方面的基本技術要求。

據悉,“天平鏈”採用強中心、多點維護的原則,分為許可節點、一級節點、二級節點、應用單位等四個層級。北京互聯網法院是許可節點。一級節點是司法機構和行業組織,參與天平鏈共識、數據校驗與記錄。二級節點不參與天平鏈共識,僅做數據校驗與記錄。其他接入的公司則隻對接存証服務,不具備“天平鏈”的治理權。

北京互聯網法院院長張雯表示,法院未來還將探索“業務鏈、管理鏈、生態鏈”三鏈合一的“天平鏈2.0”新模式。多方參與的司法區塊鏈產業智庫做到訴訟全流程上鏈,完善上鏈內容標准減少因為內容不規范、不准確而產生的應用效能降低與工作復雜化的問題。

北京互聯網法院副院長佘貴清表示,“天平鏈模式”為“一鏈、兩用、三規、四管”。“一鏈”是指一條“天平鏈”,在司法場景下實現全流程記錄、全鏈路可信、全節點見証。“兩用”,針對電子數據易丟失、篡改的問題,依托“天平鏈”電子証據平台對當事人提交的全部訴訟材料進行固化,以確保數據可靠,部署線上合約節點,並通過當事人確認履行情形,觸發不同的執行動作。“三規”是指三個規范:《北京互聯網法院天平鏈接入與管理規范》,《天平鏈應用接入技術規范》與《天平鏈應用接入管理規范》。“四管”是指四級管理,天平鏈的節點管理模式採強中心、多點維護的原則,分為許可節點、一級節點、二級節點、應用單位等四個層級。

(責編:邊雪、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