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區塊鏈

公益行業頻發信任危機 區塊鏈能否成為“救命稻草”?

皮磊
2020年01月09日09:55 | 來源:公益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公益行業頻發信任危機 區塊鏈能否成為“救命稻草”?

2016年7月,螞蟻金服與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合作,在支付寶愛心捐贈平台上線了區塊鏈公益籌款項目“聽障兒童重獲新聲”,為10名聽障兒童籌款

■ 本報記者 皮磊

截至2019年6月底,已有超過700家公益機構、近3600個公益項目的捐贈數據接入螞蟻區塊鏈,捐贈總人次達11億,捐贈總金額超15.1億元,以期在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可追蹤、全透明”的特性保障下,可以提升公益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但調查顯示,目前公益行業“上鏈”比例還很低,對普通公眾來說區塊鏈仍是一個比較陌生的事物。甚至有不少人認為,公益行業公信力缺失問題不會因為一種全新的技術就得到徹底解決。發展勢頭正猛的區塊鏈能夠解決公益行業面臨的信任危機嗎?

讓每筆善款都有跡可循

12月26日上午,一張張公益獎狀在全國不少高校的社群及微博上擴散開來。獎狀上記錄了每個人在過去五年基於公益寶貝的愛心捐贈筆數以及幫助過的公益項目數。不少領到獎狀的網友驚嘆:“原來自己剁手的時候還做了這麼多好事!”

據悉,這些獎狀全部來自阿裡巴巴公益發起的線上版“剁手黨表彰大會”,所有通過公益寶貝捐贈的消費者和商家都可以在線領取自己的專屬公益獎狀。2019年,阿裡巴巴“公益寶貝”計劃全年累計捐贈筆數已經超過98億筆,其中參與捐贈的網友超4.7億人,商家超252萬家,總捐贈額超4.3億元。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技術帶來的便利讓人人公益成為可能,公眾參與公益、捐款方式也更加靈活、更易操作。在早期,出於對公益機構的信任和參與公益慈善的熱情,很多人在捐贈完成后並不太關心善款流向和最終用途,認為“我在支持公益,我的愛心和善款一定會得到合理利用”。

而隨著公眾對公益事業的認識不斷深入以及不斷發生的信任危機,現在很多網友在捐贈的時候不僅會查看項目進展,還會及時追蹤善款使用情況,“確保善款用到該用的地方”。

得益於區塊鏈技術,破題成為可能——螞蟻區塊鏈技術在公益領域的首個落地場景就是公益捐贈。

在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芳山鎮八間村有個名叫泓帆的小男孩,1歲多時被診斷患有重度耳聾。為給孩子治療,父母放棄了家裡的幾畝地,外出打工掙錢,給孩子裝上了人工耳蝸,又送孩子進了康復機構。但半年后,家庭收入難以繼續支撐孩子后續的康復費用。對於孩子的將來,家長既擔心又揪心:中斷學習和治療后,孩子未來會很難融入社會。

幸運的是,一個月后,即2016年7月,螞蟻金服與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合作,在支付寶愛心捐贈平台上線了區塊鏈公益籌款項目“聽障兒童重獲新聲”,為10名聽障兒童籌款。很快,將近5萬人次籌集了198400元善款,作為孩子們的康復費用。

這是螞蟻金服區塊鏈技術支持的第一個公益籌款項目。與以往項目不同的是,通過該技術用戶可以清晰地看到善款從自己的支付寶賬戶流入基金會,再進入執行機構,最后進入受益人的賬戶全過程,善款去向一目了然。數據顯示,使用區塊鏈的公益項目籌款時間隻需一般項目的一半,“信任讓公益提升了品質也提升了速度”。

區塊鏈從本質上來說,是利用分布式技術和共識算法重新構造一種信任機制,是“共信力”助力“公信力”。

在螞蟻金服之后,不同機構和項目也開始嘗試引入區塊鏈,探索從技術上強化公益賬本的公開透明。例如,2016年12月,網絡互助平台眾托幫宣布將區塊鏈應用於公益場景;2017年10月,騰訊可信區塊鏈研究院正式推出“公益尋人鏈”平台;2018年8月,愛佑慈善基金會區塊鏈救助公示平台正式上線……

區塊鏈大大降低信任成本

研究表明,自2008年以來,區塊鏈商業化與科研加速並進,中國區塊鏈商用落地場景不斷豐富,在助力實體經濟、服務社會民生、數字經濟創新等領域均有不少探索。

在“區塊鏈”概念火熱、老百姓卻對其不甚了解的時候,螞蟻金服副總裁蔣國飛曾做過一番解釋。他談道,區塊鏈的價值在於解決社會問題,其技術魅力在於建立信任和建立協同。“每個流程復雜漫長的地方都是信任缺失的地方。而泡沫散盡后的區塊鏈,也正在回歸它最核心的價值:建立信任。其透明可溯,不可篡改的特性大大降低了社會信任成本,提升了社會的運轉效率。”

在專業人士看來,技術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特定的社會問題。目前,區塊鏈技術在司法領域、醫療服務、金融保險以及對外貿易等領域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說,和普通人息息相關的場景和民生服務,很多都有區塊鏈的影子。

以醫療服務為例,2018年9月13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攜手螞蟻金服推出全國首個區塊鏈電子處方——患者隻需點開支付寶“華山醫院生活號”就能線上看病,醫生遠程開好處方藥,患者在家坐等送藥上門。該技術能實現醫院處方精准無誤且不可篡改,以解決復診患者拿著處方不遵醫囑在外重復開藥等問題。

而在公益領域和公益場景的應用,區塊鏈未來的價值在於,讓每筆善款的去向和用途都有跡可查,或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信任問題。

去年“95公益周”期間,阿裡巴巴發布“鏈上公益計劃”,宣布打造透明公益基礎設施,並宣布對平台上的公益機構免費開放。在專業人士看來,憑借去中心化、透明度高、信息不可篡改的特性,區塊鏈技術天然滿足公益領域的需求。

據介紹,這套以區塊鏈技術為底層的開放平台能夠為公益組織和公益項目提供公開透明的系統化解決方案,實現善款可上鏈、過程可存証、信息可追溯、反饋可觸達、多端可參與。未來,該體系還將逐步對其他社會組織、審計機構等相關角色開放。

公開信息顯示,在過去的2019財年,阿裡巴巴經濟體累計產生公益捐贈91億筆,參與捐贈的消費者達4.4億人。阿裡巴巴合伙人、螞蟻金服總裁胡曉明在發布會現場表示:“每一筆捐贈背后,都是參與者對平台的信任。確保公開透明,不辜負每一份信任,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與其他捐贈平台相比,阿裡巴巴公益平台上的項目具有種類多、復雜性高、捐贈體量大等顯著特點。入駐阿裡平台的公益項目涵蓋了資金募捐、物資募捐、志願服務等多個類型,公益項目總數達5000余個。未來二至三年內,阿裡巴巴將持續投入,探索出不同類型公益項目的區塊鏈標准化方案,並將其沉澱為阿裡公益平台上各類公益項目的基本執行規范。

種種跡象表明,區塊鏈技術越來越得到公益行業重視。

在2019年公益籌款人大會上,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就區塊鏈與公益話題進行了探討。不少專家提出,當前籌款難題在於公益領域負面事件頻發導致的信任危機,而區塊鏈技術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以后的公益慈善生產關系,建立起公益慈善主體之間的密切聯系,進而提升公益慈善生產力。

行業還需要一個接受過程

但區塊鏈真的能解決公益行業由來已久的信任問題嗎?公眾又是如何看待該項技術在公益行業的價值的?

圍繞該話題,公益時報曾推出過一項調查——“區塊鏈助力公益能提升公眾信任度嗎?”。調查結果顯示,目前超半數網友並不了解什麼是區塊鏈;近40%的網友認為區塊鏈技術並不能完全解決善款流向公開透明問題,“公信力問題不會因為一種全新的技術就得到徹底解決”。

對於“區塊鏈+公益”的短板,42.2%的網友認為“信息上鏈工作耗時耗力,公益組織要付出大量的精力”;41%的網友表示“公益組織是否上傳、如何做出正確的應用選擇是一個現實問題”;22.9%的人表示,用戶需要一個很長的接受過程,區塊鏈技術也要逐漸成熟。

螞蟻金服區塊鏈工程師朱海偉表示,目前機構和平台工作重點還是聚焦在募款方面,對新技術手段的了解和投入不高。“有時候我們也看到,項目是好項目,解決的也是真問題,但公眾參與公益積極性不高且不持續,根本原因可能還是透明度以及品牌信任度的問題。”

他談道:“如果更多公益行業相關部門、機構能夠了解到新技術有可能給公益帶來的改變,或許會迎來新的改變,“完善公益監督和反饋流程,或許能更好地激發人人參與的社會氛圍”。

朱海偉告訴記者,據他所知,目前不少公益機構都在嘗試“上鏈”。不過一些公益機構也考慮到了“上鏈”的成本問題,有所顧慮,比如機構信息化水平比較低或人員技術能力比較弱等。“20日前流行的一個詞是‘上網’,今日流行的詞是‘上鏈’。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觀念問題,觀念改變了機構自然有動力去做,平台也會在技術上提供相應支持。”

然而,就目前國內公益機構、項目總量和已經“上鏈”的機構數量比例來看,區塊鏈技術在公益行業的普及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很多人對此還是充滿期待。

蔣國飛認為,區塊鏈的本質是構建信任機制,所以未來的應用也會是泛行業的。在數據和價值需要流轉的地方,在效率比較低、流程特別長的地方,其發展速度尤其快。

他談道:“我們正在快速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在這樣的時代,區塊鏈將構建信任機制的基礎設施,為線上資產流轉、交易提供非常好的基礎。未來,區塊鏈會像移動支付一樣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成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區塊鏈也會像水電煤一樣,充實現有的生產力、生產資料與生產關系。”

前段時間,有網友爆料某知名公益項目涉嫌私自更改善款用途,引發公眾密切關注,相關輿論及媒體報道再次沖擊了公眾對公益行業的信任。事實上,公益行業頻繁爆發“信任危機”,對公益機構乃至整個行業的信譽度、品牌建設都帶來了巨大壓力,對行業透明度和規范化操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用技術解決行業發展面臨的信任問題逐漸成為一種解決方案,尤其區塊鏈技術的出現讓人們看到了希望。早在2016年7月,螞蟻金服就宣布嘗試將區塊鏈應用於公益場景。此后,又正式宣布旗下支付寶愛心捐助平台全面引入區塊鏈技術,並向公益機構開放。

(責編:邊雪、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