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區塊鏈

區塊鏈加速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

姜業慶
2020年01月21日09:38 |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區塊鏈加速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

編者按 雖然區塊鏈在金融行業中的應用走了許多彎路,但其分布式記賬的低成本與高效率証明,隻要合規合理運用,將會是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利器。

綜述

本報記者 姜業慶

作為一種對未來影響深遠的科技手段,區塊鏈技術正在向銀行業加速滲透,各商業銀行機構也競相加入區塊鏈技術的新賽道。

監管及機構力推

在近期各個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發布的2020年全年工作規劃中,區塊鏈也頻頻作為未來監管科技(RegTech)明星亮相,如北京市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啟動會宣布將聚焦區塊鏈等多個前沿技術在未來監管場景中的應用,以及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發布全年工作要點中提到將探索以區塊鏈等新技術引領的“沙盒監管”模式。

其實,自2019年以來,監管部門就開始構建金融科技監管基本規則體系,推進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協調發展。中國人民銀行此前印發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業內人士稱,首個單獨針對金融科技的頂層設計文件出台,對未來銀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推廣應用,將有力提升金融監管效能與金融活動效率。

此后,銀保監會還發布《關於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將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嵌入交易環節,對物流及庫存商品實施遠程監測,提升智能風控水平。

就商業銀行而言,來自零壹智庫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16年起至2019年12月份,我國共計有15家銀行申請了區塊鏈技術相關專利,專利申請數量合計達到433件,較之4年前的11件已經暴增了38倍有余。據統計,僅2019年銀行業申請的區塊鏈專利就達284件,共計有9家銀行申請了區塊鏈相關專利,其中,微眾銀行以229件排在首位,佔到2019年新增專利總數的81%﹔排在第二的是工商銀行,在2019年申請了35件,佔總數的12%﹔其余7家銀行專利申請數量均在10件以下。

記者注意到,微眾銀行憑借數量優勢,在業務分布上處於領先優勢,其區塊鏈專利覆蓋了數字資產、供應鏈金融業務、支付結算業務、征信和匯款業務,而中國銀行的區塊鏈專利覆蓋了數字資產、信貸業務、征信、跨境支付、資金存管和結售匯業務,工商銀行的區塊鏈專利則主要集中在數字資產和供應鏈金融業務。業內人士認為,通過將現有的銀行API架構與新興的區塊鏈技術結合使用,銀行可以創建高效、高度自發式的數字生態系統,調整運營模式並以全新的方式與客戶建立聯系,促進傳統產品與數字化業務進一步地無縫銜接,以及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全新數字資產的產品創建。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通過梳理各大銀行的公告發現,繼建設銀行設立銀行系首家全資金融科技子公司以來,工商銀行、北京銀行、中國銀行年內相繼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已達10家。中行、工行、建行等相繼推出深度融合5G元素和生活場景的智能網點,工行發布ECOS智慧銀行生態系統,促進銀行業跨境、跨業、跨界轉型發展。工行、平安、浙商、江蘇、微眾、蘇寧6家銀行公布了14項區塊鏈服務內容﹔建行發布“BCTrade2.0區塊鏈貿易金融平台”﹔中國平安旗下面向金融機構的商業科技雲服務平台金融壹賬通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銀行業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激發傳統金融的供給側輸出能力,提升了服務實體經濟水平。

不僅如此,多家商業銀行也表示,將以2020年為新的起點,加快步伐探索區塊鏈新應用,運用區塊鏈助力數字化轉型進程。平安銀行表示希望促成區塊鏈與物聯網的深度結合,解決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的痛點,促進供應鏈金融呈現新的活力。建設銀行科技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建行在區塊鏈領域的應用有四大優勢:豐富的行業應用實踐、完備的金融服務能力、領銜的數據治理經驗和政務領域的成功實施經驗,並且今后將在貿易金融、不動產租賃、住房公積金數據平台三個方面大力發展區塊鏈創新業務。

面臨諸多挑戰

盡管如此,區塊鏈技術在應用整體上仍處於探索階段,當前還沒有典型的應用場景出現,隻有個別案例試點,在未來的應用中面臨諸多挑戰:區塊鏈技術存在缺陷和限制,使用者的隱私安全有待加強,金融監管難度大幅增加。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區塊鏈成為一個分散均衡的節點體系,這大大降低了金融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如果說現在監管者面臨的是海量數據,那麼區塊鏈技術下的監管者將面臨著“天量”數據,在缺乏精確入口搜尋和使用這些數據的同時,一個中心化的機構如何處理去中心化的數據,對監管者處理風險的應對能力和監管工具的有效性都是極為艱巨的考驗。

江蘇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梁斌指出,尤其是中小商業銀行,在區塊鏈落地中依然存在各種問題:一是標准問題。區塊鏈行業若要轉向更深層次的應用,技術標准的制定是重中之重。如果各機構在不同的標准上不斷建立新的“孤島式”的解決方案,將導致產生無數基於不同標准的、經過重大妥協的、復雜的、封閉解決方案。如果沒有行業標准,金融機構之間也無法實現交互操作。

二是應用場景問題。區塊鏈不是獨立中心化的系統,需要在多方加入、合作共贏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其特性。銀行在尋找各類適合區塊鏈業務場景的同時,還需要解決怎樣擴大“朋友圈”的問題,讓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自己搭建的業務場景,產生業務效能,目前該項工作還有較大的難度。另外區塊鏈技術對銀行業雖然有諸多的好處,但在實際的應用中其特點與銀行主要業務還存在差異。

三是技術提升問題。區塊鏈的建設還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技術問題,建議全行業的參與共同研究解決。比如,交易吞吐量的問題,即由於共識算法需要消耗大量資源,隨著聯盟鏈接入的機構增加,交易處理性能必然持續下降。目前正在與合作伙伴探索方案突破性能瓶頸。

還有聯盟鏈的部署問題及賬本遷移問題等,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將會留下許多隱患。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信息官高峰此前也公開表示,整體來看,區塊鏈仍處於首期發展階段,在安全、標准和監管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高峰稱,短期來看,區塊鏈對金融業運營和收益是個雙刃劍。“有人說,區塊鏈做多了,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可能沒有了﹔將來區塊鏈更發達了,首當其沖的是支付﹔還有人說,將來會計師事務所可能沒有了,因為上市公司相關項目上鏈以后,就不需要事務所審計和公証。所以區塊鏈近看是個雙刃劍,從長遠來看,商業銀行還是要發展區塊鏈,不僅提升效率,更多的是創造一種可能性。”

(責編:王震、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