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區塊鏈

下好區塊鏈應用的司法先手棋

張縱華
2020年01月23日11:09 | 來源:人民法院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下好區塊鏈應用的司法先手棋

下好區塊鏈應用與依法治網有機結合的先手棋,在區塊鏈司法應用過程中,推進訴源治理﹔在區塊鏈融入現有法律進程中,優化解紛資源配置,將區塊鏈應用與誠信體系建設相結合,加強誠信建設。

2019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有序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區塊鏈技術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加強區塊鏈應用管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強調要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的科技支撐。為此,人民法院應當把握時機,下好區塊鏈應用與依法治網有機結合的先手棋。

要在區塊鏈司法應用過程中,實現推進訴源治理的新突破。訴源治理往往表現為從各領域各環節著手,防范引發糾紛的風險點,並在產生沖突時盡早調和。在簽訂傳統合同的模式下,如一方違約,相對方將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收集証據以捍衛權利,相對於較低的違法成本,權利保護成本高、周期長。2018年以來,區塊鏈以存証平台的方式在三家互聯網法院分別上線。因為智能合約的應用,矛盾糾紛的化解可以提前到合約意向最初產生階段。

智能合約將合約條款編譯成一組計算機代碼,該代碼在交易雙方簽署后自動運行。一旦滿足約定條件,立即觸發產生相應結果。整個交易流程、履約狀態和對應處理,都由內置在基礎聯盟鏈中的智能合同系統自動完成。其過程透明,難以偽造,有利於保障合同依法依約履行,減少矛盾糾紛。

目前,上鏈法院可聯合有關單位或部門,結合合同范本,在以往的合同糾紛案件中,鎖定關鍵節點,提取關鍵詞,從而可以在司法區塊鏈中將當事人的合意轉化成可以執行的法律語言,進而確定對應條件是否成就,則相關約定條件引發責任義務履行等過程就有可能全自動實現。這是深化司法區塊鏈應用的關鍵節點,也可以是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制度的一個切入點。

要在區塊鏈融入現有法律進程中,實現解紛資源配置的再優化。科技創新與制度建設是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的兩輪雙翼。2018年9月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明確,“當事人提交的電子數據,通過……區塊鏈等証據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術手段或者通過電子取証存証平台認証,能夠証明其真實性的,互聯網法院應當確認”,區塊鏈應用已經滲透到矛盾糾紛化解的關鍵環節。在近期修正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証據的若干規定》中,進一步明確了除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証據外,電子數據存在“由記錄和保存電子數據的中立第三方平台提供或者確認的”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確認其真實性,該條第二款同時規定了“電子數據的內容經公証機關公証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真實性,但有相反証據足以推翻的除外”。其中可以發現區塊鏈應用與公証參與司法輔助業務交叉與沖突的苗頭。在不久的未來,區塊鏈在司法審判中的應用達到一定程度,可能會減少公証証據的數量。

但就目前而言,區塊鏈司法應用面臨的突出問題是上鏈數據資源本身的真實性。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在上鏈前期統籌包括司法資源在內的矛盾糾紛解決資源配置,根據實踐對存証可信性的要求,啟動全鏈條存証,意即:人民法院等矛盾糾紛解決主體共同上線聯盟鏈,作為確保數據不被篡改的一方而存在。在解決糾紛方面,可以由第三方解決的問題無需人民法院過早介入。

要重視在誠信體系建設中的區塊鏈應用,找准完善誠信建設的切入點。誠信體系建設關系到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社會行為習慣基本固定的情況下,隻能借助包括區塊鏈在內的新興事物向社會生活各領域滲透、通過設立懲戒制度進行威懾等,逐步修正原有認知。

據了解,目前區塊鏈的8個關鍵節點中有30%達到一致就可以篡改,盡管需要一定成本,雙方或多方串通加以篡改不能完全避免,與之關聯的就是虛假訴訟等不誠信行為。這一問題可以通過前面多元解紛主體共建聯盟鏈、全鏈條存証的思路得到解決。全流程存証避免了自說自話的可能,對主體行為定性和評價亦可成為誠信體系建設的基礎工程,區塊鏈應用與社會誠信建設體系建設可一體推進。

(責編:王震、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