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區塊鏈

疫情下的區塊鏈表現:尚且較低的效率與可期的未來

孟凡霞 劉四紅
2020年03月06日09:42 | 來源:北京商報網
小字號
原標題:戰疫·綢繆穩增長|疫情下的區塊鏈表現:尚且較低的效率與可期的未來

在全國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賽跑之際,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價值大眾有目共睹,而同樣被業內寄予高度期望的區塊鏈技術,此次卻未能如期走進聚光燈下。近日,針對區塊鏈行業如何戰“疫”一題,北京商報記者對區塊鏈行業多方從業者、行業專家進行了採訪,試圖了解疫情之下的區塊鏈行業現狀。有從業直言,此次疫情下區塊鏈技術的表現就像個孩子,或短期內還不具備迎接大聯考的能力﹔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區塊鏈機構應練就更高的團隊作戰能力,海外合作機構如何在疫情中起重要作用,也需要機構經營者思考與布局。

微信圖片_20200209205103

區塊鏈也愁效率低

疫情之下的區塊鏈行業,有一個熱詞,叫“分布式”辦公。

李賢(化名)是一名區塊鏈行業的從業者,2月9日已經是他公司開啟“分布式”辦公模式的第十天。他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所謂“分布式”辦公,就是可以在世界各地利用協同辦公軟件進行線上辦公,就像區塊鏈很多匿名的社區開發者,基本不露面,但是可以照常打卡工作。

“你永遠不知道屏幕后的對方是個蘿莉萌妹還是個摳腳大漢……”李賢向記者打趣道,其實對於區塊鏈行業來說,“分布式”辦公並不鮮見,為保証遠程辦公效率,員工會進行每日打卡和線上會議,也會定期提交工作總結,很多能通過線上進行的一些工作仍在按部就班進行。不過,盡管如此,還是有一些項目的開拓和接洽,因涉及線下內容,所以受到影響比較大,疫情之下很多線下合作都無法開展,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李賢向記者透露,年前他曾計劃去武漢談合作,但因為疫情影響,此事已不了了之。除了武漢外,關於其他城市的一些線下走訪活動也都沒辦法進行。此外,盡管已經開啟“分布式”辦公,但是辦公效率和溝通方面,都會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問題。

跟李賢一樣在區塊鏈行業工作的劉剛(化名),已經5天沒有洗頭,每天過著吃了睡睡了吃的日子。不過,跟李賢不一樣的是,劉剛已經在2019年底辭去了某家區塊鏈創業公司的運營工作,本計劃在2020年初“重振旗鼓”,但沒想到比新offer來得更快的是疫情,停業在家數月的他,眼前唯一的期盼就是疫情盡快過去,行業一切回歸正常。

“此次疫情,對區塊鏈行業的發展整體影響來說是負面與正面參半。” 一互聯網巨頭區塊鏈業務負責人秦明(化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直言,一方面疫情對區塊鏈行業將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整體而言在商務、項目對接上,影響非常大,包括項目延期以及合作失敗等,對一些剛得到喘息的中小區塊鏈企業尤是。不過他也指出,考驗的同時也是一個機會,此次疫情客觀上也對區塊鏈行業提了個醒:行業健康發展還需有自身堅實的基礎,包括技術基礎、業務基礎和行業生態等。隻有這樣,行業才不會過分受外部環境變化影響,即突然的利好把行業推上非理性的瘋狂,或重大的打擊讓行業一下就奄奄一息。

跟同行業一樣,秦明指出,他公司的部分工作,也難以避免受到了疫情影響。主要體現在與合作伙伴(政府、機構等)的一些聯合項目,因為前期涉及大量商務、對接、洽談等工作,因內容非常重要同時又很難通過遠程視頻、電話進行代替。“不過,我們成型的、正常產品的研發工作,由於我們早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研發流程和制度,一切按部就班進行,受疫情導致遠程辦公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沒有完成生態的數據上鏈

疫情大考之下,盡管自身部分業務受限,但區塊鏈行業仍在以自己的方式在與疫情做對抗。

區塊鏈的信任機制為疫情帶來了可信連接。近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疫情之下已有多家區塊鏈機構開始行動,其中不乏企業通過聯盟區塊鏈網絡,邀請各大捐贈機構、基金會將數據上鏈,提高信息透明度與公信力,追溯和管理各企業團隊的捐贈物資、捐贈資金用途,優化物資分配過程﹔也有機構推出全國首個區塊鏈疫情監測平台,實時追蹤全國各省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進展情況,對相關疫情數據進行上鏈登記。

此外,2月7日,支付寶也上線防疫物資信息服務平台,區別於其他物資信息平台,該平台利用螞蟻區塊鏈技術,將對物資的需求、供給、運輸等環節信息進行審核並上鏈存証。同時,支付寶還向疫情相關小程序開發者提供區塊鏈算力永久免費、專項資金支持。

與支付寶一樣緊鑼密鼓布局的還有度小滿。2月9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度小滿方面了解到,在疫情應對方面,目前度小滿正在探索推動溯源、存証、流程治理、數據治理、用戶連接等多方面的應用方向。一方面,力爭實現多方的流程與資金數據的打通,保証數據正確,流程傳統﹔另一方面,也將用戶納入進平台,不僅僅作為捐贈方,同時也是監督方和參與方,能夠看到資金的去向。

對此,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人工智能與變革管理研究院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劉峰指出,區塊鏈是通過技術和算法來建立天然信任體系的一個工具,因此對於目前社會輿論普遍討論的慈善捐款公信力問題,可用區塊鏈技術來嘗試解決。具體表現為:區塊鏈技術在分布式賬本和上鏈信息不可篡改的基礎上,可對分支機構進行節點式信用信息檔案建設和管理﹔在現有法律和法規的基礎上,進行智能合約的編寫﹔此后通過機器來判定執行,對捐贈物資及流通鏈路,在區塊鏈業務瀏覽器進行透明化公示,以此來增強慈善組織的公信力。

不過,在多家機構努力之余,行業仍存多個難點亟待突破。秦明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當前,區塊鏈行業存在的難點主要表現在,企業自身基礎薄弱、基礎技術有待發展﹔業務場景探索不夠深入、各個場景未形成統一標准和應用模式﹔大家各干各的,但又都沒干好,整個生態未形成,這都是一系列的問題。

“在驟然來臨的疫情大考之下,為啥區塊鏈手足無措表現得像個孩子?一些從事存証、溯源的從業者連自己都看不過去,顯得那麼勉強?這恰好體現了區塊鏈整體發展還處於初期,或許還不具備迎接大聯考的能力。”秦明稱。

此外,劉峰也向北京商報記者指出,盡管部分機構有所動作,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家普遍看好的區塊鏈信息追溯、區塊鏈去中介化金融服務,並沒有很好地直接用在此次疫情中,可以看出對於區塊鏈落地在實體產業方面還需要加大力度。另外在疫情下可以看到很多新技術和工具也面臨瞬間海量點擊,而區塊鏈基礎設施的性能和處理能力仍存很大的挑戰。

增量的未來

盡管未能走進聚光燈,應用落地仍存挑戰,但多位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指出,此次疫情帶給區塊鏈的影響,仍是機遇大於考驗。

正如劉峰所言,“雖然疫情對一些剛起步的企業而言,從業務和收入上都會面臨、收縮的可能性,如何考慮開源節流將成這些小微企業的一個重大考驗。但能看出,“分布式”辦公和線上消費行為也帶來了巨大的增量,而區塊鏈行業恰好又是天然帶有去中心化協作的基因,可以說區塊鏈領域企業受到的影響還是遠小於以生產或者服務完全依賴於線下業務的傳統企業。”

此外,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教授、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文君也認為,這次疫情對區塊鏈行業考驗和機會並存。考驗在於區塊鏈行業的組織能力是否都能夠在遠程情況下不影響開發進程﹔如何與沒有疫情的國外科技公司競爭﹔如何與疫情中的場景方、上下游企業合作均是難點所在。不過,她也指出,數字政務在疫情當中產生更多需求,這將是區塊鏈很好的場景﹔此外,產業數字化建設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對區塊鏈技術的需求增多,區塊鏈落地將進一步加快。

在陳文君看來,疫情之下,機構應該練就更高強的團隊作戰能力,就遠程如何合作,海外分支機構、合作機構如何在疫情中起重要作用,也需要機構經營者思考與布局。

劉峰進一步指出,“區塊鏈行業機構需就自己所處的場景進行技術與業務的融合,通過技術帶來效率的准確度和效率的提升,才能真正的將先進技術帶入到生活工作中,提高人民滿意度和服務水平。”

“區塊鏈在對抗疫情的工作中,我們認為,區塊鏈整體行業最應該做的不是現在立馬應用上什麼場景,來凸顯區塊鏈的能力,在這次大考中,區塊鏈沒能走向聚光燈,我們認為不丟臉,作弊走向聚光燈才丟臉。” 某區塊鏈公司業務負責人直言,“相反,我們認為,整個行業應該做的最正確的工作,是冷靜的思考行業的問題、行業的方向、行業的不足,然后默默的行動與耕耘,讓行業進入夯實基礎,低調發展,持續發展的正軌。2020年,區塊鏈希望不是迎來虛假繁榮,或許是疫情給行業的一個警示。”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劉四紅

(責編:王震、陳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