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區塊鏈

監管之外 虛擬貨幣借貸業務“涼涼”風險已現

孟凡霞 劉四紅
2020年04月20日09:00 | 來源:北京商報網
小字號
原標題:監管之外 虛擬貨幣借貸業務“涼涼”風險已現

“幣圈服務商貝寶金融2019年在貸余額一度超過3.3億美元,截至2019年12月末業務仍在快速增長,同比增長3780%……”近日,虛擬貨幣借貸業務成為業內熱議話題,4月19日,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當前,在幣圈與貝寶金融類似的借貸服務模式並不鮮見,甚至衍生出了C2C撮合借貸模式,幣圈交易所、資產管理機構等也對該業務表現出十足熱情。多位分析人士指出,這一業務仍屬於虛擬貨幣衍生品,在國內屬於非法業務。但這一非法的借貸衍生業務背后,卻存在著參與平台多方混戰的局面,而在價格經常大起大落的幣圈涉足借貸業務,無論是借貸方還是出借方也都要警惕隨時“涼涼”的風險。

質押貸款加撮合借貸

近日,比特幣再現暴跌,很多不願賣幣但又急需用錢的幣圈投資者,將目光投向虛擬貨幣抵押借貸,促使這一業務再度走熱,借著幣圈借貸業務的走熱,北京商報記者日前深度追蹤了自稱為“加密資產商業銀行”的貝寶金融業務模式,梳理了貝寶金融的借貸、理財生意以及與互金平台千絲萬縷的聯系。

隨后,北京商報記者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以虛擬貨幣借貸業務為核心,就該業務操作模式、參與機構、市場風險等情況進行深度調查。有業內人士指出,從業務模式上來看,目前虛擬貨幣借貸業務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類似於傳統質押貸款,主要流程為,借幣者向貸款平台發起貸款申請,平台按照質押幣價的50%-60%進行“放款”。因為價格波動較大,平台一般會設置風險值用於控制借款風險,一旦風險值上升至設定數值,平台將對質押幣進行清算。

第二類則為C2C撮合借貸模式,這也是虛擬貨幣借貸市場當前最新最常見的玩法。與網貸業務類似,借貸平台主要作為中間方,兩端分別為借貸方和出借方。出借方可在平台發布借款廣告及利率,借貸方選定后,將相應虛擬貨幣質押品轉入錢包﹔確認質押金額后出借方再完成出借行為。其中,平台提供虛擬貨幣的理財、借貸服務,盈利模式主要是收取手續費、服務費。

“這一類借貸模式盡管有業務和技術創新點,但整體業務不受法律保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人工智能與變革管理研究院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劉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業務模式來看,虛擬貨幣借貸業務最大的風險仍取決於整個虛擬貨幣市場的價值波動,無論是對出借人還是借款人,波動越大風險越高。另從政策角度來看,該業務屬於虛擬貨幣衍生品,當前,從虛擬貨幣相關的法律法規條文尚未落地、法律還未成型的角度來看,虛擬貨幣衍生品相關的業務存在較高的法律風險。”

一位熟悉幣圈行業的資深律師同樣指出,虛擬貨幣在我國法律並未被認可,從法律角度來說,虛擬貨幣理財、借貸業務完全在監管之外,大多是為滿足持幣者炒幣需求,本身無合法性可言。

從上千家到十余家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幣圈借貸平台早已有之,虛擬貨幣借貸模式也已在幣圈發展“演化”了約2、3年時間,早在2018年,互金行業開啟大洗牌時,便有不少互金創業者及傳統証券市場玩家進軍虛擬貨幣借貸領域。一位從互金行業離職、轉戰“虛擬貨幣”借貸市場的機構負責人Jason(化名)指出,虛擬貨幣借貸是一個小眾市場,混戰至今,從此前上千家入場,到目前為止,圈內知名的玩家僅剩十余家。

Jason稱,“這個市場需求主要在於大戶,也是熟人市場,基本上是礦工礦場主、炒幣大戶、項目方等參與,散戶很少有這類需求,因此很多平台基本都‘死’掉了。別看單家機構有上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但參與用戶其實少得可憐”。Jason於2017年底進入該市場,如今,他在原有虛擬貨幣借貸平台基礎上又新設交易平台,已進階為交易所借貸模式。他直言,“借貸模式單獨做很難,‘長’在交易所上面會更好開展,包括杠杆、合約、理財、借貸等衍生品,都可以作為交易所中一個自動化的產品,不需要人工,都是系統運作。如果要單獨做的話,除非有夠大的市場規模,不然很難活下去”。

劉峰也認為,虛擬貨幣業務從目前來看很難做起來,當虛擬貨幣價格波動大時,無論是質押人還是出借平台都會承受利益損失,主要體現在市場急劇下跌時,貸款人資產會出現迅速貶值,無力補倉的情況下,借貸平台會清算貸款人所有抵押資產,但如果大量貸款同時違約,服務商也將跟著大量拋售,便將進一步加劇市場低迷。在他看來,虛擬貨幣借貸市場目前還處於江湖混戰情況,做起來的不多,因此需要在市場穩定之后,才能進一步觀察。

目前在參與平台方面,幣圈交易所、資產管理機構在布局借貸業務方面表現得更為積極。如目前業內較為熟知的,推出虛擬貨幣借貸業務的交易所包括OKEx、幣安、Marble等,此外還有部分錢包或資產管理機構如幣信錢包、人人比特以及比特大陸系的Matrixport等。OKEx近期還上線了創新型押借貸產品,主要提供C2C抵押借貸服務,針對C2C抵押借貸服務,北京商報記者就業務模式相關風險向OKEx方面進行採訪,對方回復稱,“這塊和其他交易業務一樣,不對中國用戶開放”。

多方風險需警惕

虛擬貨幣借貸並非新鮮事物,為何近期再次走熱?有分析人士認為,主要是幣圈長期熊市下所致。2020年是幣圈“減半”(指某幣種挖礦的產量減為從前的一半,不過,因為少數幣種所減產量不一定為50%,因此又有人稱之為“減產”)大年。盡管近期已有多個幣種發生減半,市場反應卻很冷淡,因此,幣圈熊市下借貸需求再起,多方平台重新瞄准市場。

不過,無論是借貸方還是出借方,都面臨資產損失風險,一幣圈從業人士指出,當前幣價波動很大,一旦幣價下跌,借貸者如果做不到及時補倉或者補倉金不夠的話,本金一把就涼涼。也有業內人士稱,當前缺乏監管的情況下,中心化借貸平台信用風險凸顯,一旦有借貸機構“卷款跑路”,出借人將面臨“血本無歸”的境況。

除業務風險外,法律風險亦不可忽視。早在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就曾明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虛擬貨幣發行融資活動﹔2019年末至今,國內多地監管頻頻“亮劍”,對虛擬資產相關活動進行加碼排查。多位分析人士指出,從國內監管情況來看,虛擬貨幣交易為非法業務,而基於這一非法業務再衍生出的新模式同樣值得警惕。

一監管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目前仍在持續加大監管防控力度打擊虛擬貨幣交易,其中,針對在境外架設服務器,但對境內居民提供虛擬代幣交易的行為,也仍在進一步加強整治,主要通過支付結算方面發現問題、切斷端口、從嚴打擊。整體原則是,任何虛擬代幣交易行為均不允許﹔配合支持虛擬代幣交易的任何附屬行為也均屬違法,不管怎麼變形,均要被嚴打。

除了在國內清理相關機構和業務提供方外,一資深人士則指出,投資者同樣應增強風險防范意識,一方面,對該類虛擬貨幣衍生品業務應謹慎涉足,另一方面,如果發現各種形式的虛擬貨幣業務活動,也可向監管部門或公安機關舉報,以保障自身權益。

(責編:杜瑋(實習生)、王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