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區塊鏈

數字貨幣研發穩妥推進 將成人民幣國際化重要推動力量

劉琪
2020年04月24日12:45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數字貨幣研發穩妥推進 將成人民幣國際化重要推動力量

   近年來,我國央行法定數字貨幣DC/EP(DigitalCurrencyElectronicPayment)的研發進展一直備受關注。近期網上流傳出一張央行數字貨幣的內測截圖,同時還有消息稱“DC/EP將首先在四個試點城市進行測試,從本月開始,上述城市的部分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工資、補貼將通過DC/EP發放”,讓人不禁猜測:數字貨幣馬上就要落地了嗎?

   對此,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當前網傳DC/EP信息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數字人民幣目前的封閉測試不會對測試環境之外的人民幣發行流通體系、金融市場和社會經濟帶來影響。

   數字貨幣漸行漸近

   雖然數字人民幣目前還沒有落地,但毫無疑問的是,數字貨幣前進的腳步不斷加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2014年,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2017年,央行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機構。

   從當前的進展來看,據前述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正在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體系在堅持雙層運營、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准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並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原則,當前階段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以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不斷優化和完善功能。

   應如何理解央行的DC/EP?“DC/EP的本質是紙幣和硬幣的替代,隻不過實現了形態的數字化。隨著第三方支付的快速發展,我國正在逐漸步入‘無現金時代’,然而在這種非現金的支付方式中,需要對銀行賬戶進行綁定,使用的貨幣也是所謂的‘電子貨幣’,所依托的基礎仍然是紙幣和硬幣,隻不過通過互聯網等方式進行完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而數字貨幣則不僅跳脫了銀行賬戶的限制,更是在技術的加持下實現了安全性、保密性和穩定性的提升。

   數字化貨幣與現金長期共存

   那麼,未來數字化貨幣是否會完全取代紙質貨幣?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認為,央行數字貨幣對現金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但央行數字貨幣與現金仍會長期並存。央行數字貨幣對現金的替代性根本上取決於用戶的選擇,央行數字貨幣上述優點能發揮多少,還要看社會大眾的接受度,整體上應該是個長期演化、持續滲透的過程。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如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已非常成熟,用戶普及度也相當高。因此,央行數字貨幣的支付方式於用戶而言與其他第三方支付來說會有何差異,是否會對當前的支付體系產生影響?

   “央行數字貨幣是貨幣層面的創新,而第三方支付只是支付手段便捷性上的創新,相比第三方支付,央行數字貨幣屬於底層創新,其對整個金融體系和支付清算體系的潛在影響要大得多。”薛洪言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就普通用戶的支付體驗而言,由於央行數字貨幣採用雙層運營機制,用戶仍需要與金融機構打交道,所以在支付體驗上與現有的移動支付不會有明顯區別。

   薛洪言認為,第三方支付的強大,在於便捷地將銀行賬戶與場景連接在一起,銀行補短板,主要在補場景的短板。而理論上,隻要用戶和商戶都開通了央行數字貨幣錢包,基於雙方的身份信息就可以直接實現資金的轉移,不再需要第三方支付工具的橋梁嫁接作用,所以,隨著央行數字貨幣的普及,很可能重塑現有的移動支付市場格局。

   數字貨幣加速人民幣國際化

   對於人民幣國際化而言,DC/EP也意義重大。據了解,在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上線之前,人民幣跨境清結算高度依賴美國的SWIFT系統和CHIPS。但高度依賴SWIFT和CHIPS系統存在一定風險,及高收費、低效率等缺陷。

   “人民幣的國際化有三個重要條件,一是人民幣在境外有一定的流通度,二是在國際貿易中以人民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三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盤和林表示,而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貨幣與金融具有天然的融合性,使用數字貨幣將會極大提高跨境結算的速度,其安全性也比傳統跨境結算高得多。隨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海外資本的擴張,DC/EP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責編:張宏莉(實習生)、王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