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區塊鏈50”成色探秘:近七成主動披露區塊鏈進展 10多家公司項目“干貨滿滿”

經過近年的深耕,上市公司區塊鏈產業成色幾何?記者梳理發現,相較於往年的“三緘其口”,主動發聲“區塊鏈”成為多數上市公司的共同選擇。截至記者發稿,入選深証區塊鏈50指數的50隻個股中有47家披露年報,超30家在年報中著重提及“區塊鏈”,佔比近七成。其中,多達10余家上市公司詳細說明了區塊鏈研發及業務情況,區塊鏈技術向產品及服務轉換進程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對於區塊鏈商業模式的探索有了突破式進展,多個公司披露中標重要的區塊鏈項目,甚至個別公司的區塊鏈業務收入對業績造成不小的貢獻。比如遠光軟件去年區塊鏈業務實現營收近2000萬元,同比增幅超38倍。
區塊鏈
研發投入佔比明顯提升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代表,區塊鏈技術目前仍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這種情況下,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原始創新能力成為當務之急。
入選深証區塊鏈50指數的上市公司,多為計算機硬軟件行業的先行者,在研發投入上也毫不吝惜。《証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梳理發現,區塊鏈50指數中,13家公司的研發費用佔營業總收入的比重超過10%。贏時勝、巨人網絡、同花順三家研發費用佔比超過20%。
以四方精創為例,“報告期,公司繼續保持研發投入,全年研發投入8431.54萬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16.04%,其中分布式架構微服務平台及區塊鏈的技術研發投入佔全年研發投入的64.71%。”
專利正在成為互聯網企業保持知識產權競爭優勢的重要領域。區塊鏈專利領先企業杭州復雜美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吳思進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對於上市公司而言,申請專利,通過知識產權的形式進行保護,不僅能激勵公司創新、提升品牌形象,同時也能保障公司的合法權益,增強軟實力,進而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
“產品未動,專利先行”。事實上,在研發領域,2019年不少上市公司把目光聚焦在區塊鏈技術專利的爭奪上,在行業的初期建立起先入優勢。
年報顯示,2019年,遠光軟件已有累計申請區塊鏈發明專利37件,其中2019年新申請20件。並在“2019上半年全球區塊鏈企業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中位列53名﹔海聯金匯表示,“截止到2019年底,公司累計申請41項區塊鏈發明專利,獲得授權1項”﹔順豐控股在提及區塊鏈技術應用時也表示“建設溯源平台、存証平台、供應鏈金融平台,申報及獲得多項專利”﹔華宇軟件披露了一項新增專利:“區塊鏈聯盟鏈的區塊數據存儲系統及方法”。
超30家公司
年報中提及區塊鏈
2019年年報中“談鏈”的上市公司數量猛增且“干貨”也有不小的提高。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梳理發現,47家公司中,至少有33家年報中不止一次提及區塊鏈技術,佔比近七成,其中15家上市公司較詳細地描述了公司區塊鏈發展情況。
總體上,這15家上市公司對區塊鏈商業模式探索已有了突破性進展,區塊鏈業務發展由技術向產品和服務過渡進程提速。15家公司中,大多數已落地了區塊鏈應用場景,有數家公司披露中標的重要的區塊鏈項目,還有有個別公司區塊鏈業務已對營收產生不小的影響。
金財互聯是國內首家區塊鏈電子發票的廠商,是廣東區塊鏈電子發票平台“稅鏈”和福建省區塊鏈電子發票平台“票鏈”的平台承建方﹔平安銀行在區塊鏈方面,建立了全行統一的區塊鏈綜合服務平台,並應用在供應鏈金融、破產清算投票、雲簽約存証、溯源等業務領域,2019年實現業務交易量超過35萬筆﹔順豐控股基於自身業務發展訴求及戰略布局,實現區塊鏈技術在疫苗及藥品溯源、農產品溯源、跨境商品溯源等多個場景應用落地。
中青寶的全資子公司寶騰互聯與斗酒酒業針對“區塊鏈+智能酒廠”項目簽訂《“區塊鏈+智能酒廠”項目軟件開發合同》﹔中科金財成功中標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基於區塊鏈技術旅客身份認証研究服務”項目﹔遠光軟件打造的國家電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光伏結算項目”入選“2019可信區塊鏈高價值案例”。
更為典型的是遠光軟件區塊鏈收入上已經對當年業績產生一定的影響。年報顯示,2019年遠光軟件實現實現營業收入15.65億元,同比增長22.44%﹔其中,區塊鏈業務實現營收1989.25萬元,同比增長3886.03%。
對於2020年的區塊鏈發展計劃,遠光軟件區塊鏈應用事業部總經理黃昭慈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第一是我們將持續推動電力市場的能源區塊鏈建設,在供應鏈金融、能源交易的基礎上增加跟財務場景的協同,如結算、對賬、資金安全等。第二是會進一步擴大通用性區塊鏈產品的應用,如區塊鏈電子合同、身份管理系統、公益捐贈溯源、區塊鏈電子檔案、電子學歷等。去年很多場景已經在客戶和合作單位做了相關測試,今年會比較集中的落地,這部分會有比較多的非電力市場的客戶。而且像電子合同、身份管理、溯源等很多產品是可以解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許多企業的需求。第三是對於自有技術平台YG-BaaS的規劃。今年我們還專門在平台部成立了一個小組,來豐富YG-BaaS的功能組件,增加易用性,后續不排除會部分開源,建設自有技術生態的可能性。綜合來看,我們持續看好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前景,也比較有信心用好區塊鏈技術,為‘新基建’添磚加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