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爆炒數字貨幣背后:衍生風險加大 “割韭菜”依然盛行

前不久,一張央行數字貨幣DCEP錢包的截圖,引爆了近期的股市。眾多上市公司也趁機蹭了一波熱度。但很快,多家上市公司就發布澄清公告,稱自己的主營業務與數字貨幣無關。
一直以來,資金盤、交易所,都蹭上了DCEP的熱度,遍地是“李鬼”。DCEP還未真正落地,各方勢力就已經開始群魔亂舞。 就在上個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於參與境外虛擬貨幣交易平台投機炒作的風險提示》,提醒任何機構和個人都應嚴格遵守國家法律和監管規定,不參與虛擬貨幣交易活動及相關投機行為。即使在強監管下,仍有不少交易所頂風作案,“割韭菜”新套路頻出。
被收割的“韭菜”
林祥(化名)是重慶一位90后股民。去年開始,他開始接觸比特幣,一番研究后可謂情有獨鐘。“比特幣最近幾年漲的太高了,我就琢磨看看其它幣種,是不是有機會。”
通過一個投資群,林祥接觸了不少類似的群友,其中一個群友給他推了一個瑞波共識的“項目”。林祥回憶稱,當時不少群裡“大咖”都說,這是和瑞波幣同屬一個系統,上了很多交易所、隨時可變現的產品。盡管林祥帶著萬分小心,還是投入了幾千塊想試試水,結果是“血本無歸”,
這個項目到底如何了?帶著這個疑問,上游新聞記者進行了調查。記者輾轉聯系到了一個知情人士,上述人士表示這個項目的app已經打不開了,按照“瑞波共識”官方的說法,系統遭遇了黑客攻擊。“按照官方說法,5月17日應該能夠維護完畢,但是如今仍然登錄不上app。”
幾位業內人士坦然的告訴上游新聞記者,按照以往這種資金盤項目的套路經驗,基本上可以確認跑路了。記者進入這家瑞波共識XRP官網看到,其信息更新到3月份就已經停止,首頁的宣傳用二維碼也已經失效,聯系電話也已關機。通過調查資料顯示,其使用的服務器是美國服務器和香港服務器。
瑞波共識到底是什麼樣的模式呢?一位幣圈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其類似於趣步(去年已經被查處),隻要投資一定數量的XRP代幣然后時間到了就返還更多的代幣,基本任務模式如下圖所示。投資者可以從別的交易所購買 XRP充值進來或通過APP的OTC購入,購買的任務包越貴,收益就越高。
上述資深人士告訴記者,這其實就是一個打著主流幣的垃圾資金盤,類似波長社區、柚子金融,就連推廣術語都是類似的。實際上,一致以來,不少項目都是打著主流幣的旗號搞詐騙。該資深人士介紹,如今資金盤打著區塊鏈的模式利用市面比較熱門的幣為嚎頭進行包裝宣傳。也讓很多投資者也深陷其中,這些打著熱門幣種盤子就是典型的資金盤,投資者進來養肥了就被宰了。
“在這個圈子從來都是騙局比機遇要多。不少投資人總是要面臨著被騙的風險,如履薄冰的在幣圈尋求投資機會。稍有不慎,就會掉進資金盤的套路當中。”該資深人士說。
混亂的圈子
近年虛擬貨幣投機炒作之風盛行,即使在強監管下,仍有不少人頂風作案。
重慶幣圈資深投資人老張(化名)在這個圈子裡摸爬滾打了好幾年,他對著裡面的套路十分熟悉。老張向上游記者表示,幣圈“收割”的常用套路有很多種。比如常見的通過市值管理餐盤收割的套路,交易所上線一個項目,項目方通過蹭熱點等方式進行包裝,再通過傳銷或者微商團隊進行一波極速宣傳,花錢在平台上主推,並在qq群、微信群裡大肆推廣,把投資者吸引進來,以1毛或者更低的價格上線,然后通過利好包裝,以大資金將幣價迅速拉升,然后橫盤出貨。“這種庄家手法非常老道,而且隱蔽。”
老張表示,有的項目方吃相更是難看,甚至會在參與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平台通過高買低賣,高頻交易等惡意操作程序侵佔參與者財產。
除了項目方不可控外,作為交易的平台也是負面頻出。就在今年3月份,全球市場暴跌之際,比特幣價格也暴跌,火幣、OKEx智能合約交易頁面一度出現卡頓,隨后引發了智能合約交易者的維權,稱火幣、OKEx存在宕機惡意爆倉行為。隨后,迫於壓力,OKEx虛擬貨幣交易平台承認卡頓給用戶造成損失,承諾給予合適比例賠償﹔而同樣出現宕機的火幣盡管做了回應,卻不承認宕機給用戶造成損失。
對於混亂的虛擬貨幣圈子,早在2017年,央行會同網信辦等7部門發布了《關於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確虛擬貨幣交易和ICO行為是非法金融活動,並開展清理整頓工作。針對虛擬資產交易所搭區塊鏈熱潮“便車”、炒作“虛擬貨幣”的行為,各地監管部門均紛紛“亮劍”,對相關活動進行摸底排查。
據統計,2018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共立案偵辦傳銷犯罪案件5900多起,涉案金額近300億元。其中不乏數字貨幣傳銷犯罪。
正因為監管機構資熱為逃避監管打擊,一些虛擬貨幣交易平台注冊或將服務器設置在境外,繼續從事相關違法犯罪活動。
老張表示,這樣的運營模式主體較為隱蔽,通過頻繁變更網站域名和服務器地址、採取線上導流線下交易等方式,用來逃避監管部門打擊。“其運營主體注冊地、辦公地以及業務開展區域常常不同,參與者往往無法確定運營者身份,一旦發生財產損失很難追回。”
“虛擬貨幣”衍生風險加大
前不久,一張網傳的法定數字貨幣錢包測試的圖片,引發了熱議。隨后,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回復稱,網傳數字人民幣體系(DC/EP)信息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但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當前階段將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
盡管還處於測試,於是各路媒體紛紛深挖線索,各相關上市公告通過互動平台頻頻爆料,一時間數字貨幣網絡熱詞,相關上市公司更是漲幅驚人。一些公司市值甚至一度增長近50%。
“結合疫情暴露出的問題,區塊鏈在很多有信任需求的場合都大有可為,”亞洲區塊鏈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趙永新教授認為,后疫情時代,區塊鏈會對經濟、政府治理、實體經濟以及社會的方方面面產生重大影響,可以說,區塊鏈終將改變世界。
“區塊鏈技術及數字貨幣的發展如全球化發展趨勢一樣,已不可逆轉。疫情以來全球經濟形勢下行,人們紛紛投身於避風港資產的懷抱,盡管經歷了黑天鵝事件,但比特幣一直處於高位,避險屬性表現良好比特幣的信心前所未有的增強,這也從側面為以虛擬貨幣為噱頭的犯罪提供了“土壤”。”重慶匯鏈創始人夏勇說。
全球區塊鏈合規聯盟首席合規顧問羅滔表示,如今不少傳銷分子通常利用投資者對數字貨幣並不熟知的弱點,將“數字貨幣”的概念與傳銷結合起來,形成“傳銷式數字貨幣”。且此類傳銷通常出現在朋友圈、微信群,隱蔽性強,蔓延速度快,涉及人員多。可以看到,數字貨幣傳銷騙局已成為了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對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影響重大。因此,如何有效甄別傳銷行為便顯得極為重要。
近日,銀保監會等五部門發布提示稱,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並非真正基於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