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新區“小物業”牽動“大民生”
應用區塊鏈技術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去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在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中,區塊鏈有廣泛的應用空間,將有力推動社會治理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法治化。
“高大上”的區塊鏈如何精准落地?為此,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南京江北新區綜治局積極推進“區塊鏈+社會治理”融合發展,建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鏈通萬家”小區自治應用平台,在泰山街道、沿江街道的4個社區選取香鳶美頌、旭日愛上城六區、天潤城十三街區、旭日上城一區4個小區開展試點工作,圍繞小區公共事務決策、公共資金透明化監管等領域,實現“區塊鏈+社會治理”應用場景落地,著力打造新區“智慧網格”新亮點。
智能合約:足不出戶享受“鏈上”便利
5月15日下午,旭日愛上城六區發起了關於“樓頂平台安裝監控”和“小區內增設文體設施”兩項提案,在“鏈上”由業主投票表決。短短半小時內,平台就收到了近百位業主的投票信息。
與傳統的業主到會投票表決相比,“鏈通萬家”平台引入了AI人臉識別,通過公安身份信息比對,確認業主投票資格。隨后,業主即可依托“鏈通萬家”平台實現線上投票功能,不再需要每次親自到場投票,通過“鏈上”投票的方式,極大激發了居民參與小區事務的積極性,打造全新的居民“不見面”協商、自治形式。
小區在決策重大事項時,傳統的“掃樓”、紙質投票不僅效率低,而且還存在“被投票”等造假的情況。香鳶美頌居民劉青表示,這個平台可以做到公開透明,對小區維修基金及公共收益支出起到了陽光監管的作用,提升業主對業委會以及物業的信任感。截至目前,香鳶美頌小區管理員已經在“鏈通萬家”平台上發布了四則通告。
社區事務的核心,是信任。業主信任的缺失,使很多正常的操作,正常的流程,也會引起質疑,從而導致整個社區治理效率的低下。區塊鏈的共識機制,是重建信任關系的天然解決方法。
居民在平台投票過程中,所有居民投票的信息數據均會“上鏈”並同步到各節點,鏈上的智能合約寫明投票時間、最低投票率和投票通過率等執行條件。投票任務觸發后,智能合約根據鏈上數據,自動運行投票規則,判斷投票結果,並生成投票文件,進行信息公示。整個過程無需人工干涉,任何一方也無法篡改投票數據、影響投票結果,從根本上杜絕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增強了居民投票公信力。
全程跟蹤:公共資金實現即時監管
目前,該程序已具備業主大會、投票、公示三項功能,居民最為關注的公共收益資金和維修基金兩項公共財政收支情況可以隨時查看。
“鏈通萬家”應用平台充分發揮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等優勢,讓每筆公共收益及物業維修基金在申請、審批和后續資金使用等方面均在區塊鏈上形成不可篡改的記錄,業主通過平台應用程序查詢並審批資金用途,准確跟蹤資金流向。
“區塊鏈”技術應用帶來的好處不止於此。相關監管部門作為鏈上節點,也能實時掌握資金執行動態,進一步提高監管效率,降低監管成本。同時,通過在物業、系統提供商、大數據中心及業委會等相關部門和機構設置上鏈節點,對“鏈通萬家”應用平台的數據信息實現瞬間流轉歸集,形成具有各自用途的“活賬本”,實現信息在無需第三方管理條件下的安全共享。
新區綜合治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區塊鏈+社會治理”試點項目是江北新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的基層探索,也是江北新區創新社會治理的有效實踐。在此過程中,新區以區塊鏈技術為抓手,建立“鏈通萬家”小區自治應用平台,圍繞居民參與小區公共事務決策、公共資金監管等領域,實現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落地,給基層社會治理帶來了一場全新革命。 潘 娟 吳君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