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區塊鏈

區塊鏈賦能社會治理 “鏈上社區”讓生活化繁為簡

趙雅惠
2020年06月11日08:56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新華網南京6月10電(趙雅惠)去年8月,南京江北新區邁入“自貿區時代”,為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江北新區主動迎接新挑戰,積極順應新要求。在加強和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的同時,探索“區塊鏈+社會治理”模式,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泰山街道作為該模式的試點街道之一,緊跟步伐,在加強和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的同時先行先試,致力以區塊鏈賦能社會治理。圍繞小區公共事務決策、公共資金透明化監管等領域,實現“區塊鏈+社會治理”應用場景落地,著力打造新區“智慧網格”新亮點。

  “鏈上”監督決策 區塊鏈走進千家萬戶

  今年5月,一款名為“鏈通萬家”的小程序在泰山街道火熱了起來。街道構建基於區塊鏈的小區公共資金監管體系和公共事項表決機制,一方面利用區塊鏈分布式記賬的特性,實時公布小區費用收支情況和其他通知公告,保障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另一方面使居民高效行使小區公共管理事項表決權,提高決策效率。

  在網格員的上門指導下,很多居民都在小程序上完成了實名認証。在小程序裡,居民不僅能清楚看到小區的公共收益賬戶裡有多少錢,還能知道每筆錢如何使用,數字和賬目一目了然。

  “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數據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等特點。”負責開發“鏈通萬家”的南京金寧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寧說,從數十萬的公共收益到數千萬的維修基金,每一位業主都能監管,大家自然會去主動使用這款小程序。

  5月15日,“鏈通萬家”首次在試點小區進行公共管理事項的業主表決,共計兩個議題:一是樓頂平台安裝監控,二是小區8幢前廣場增設文體設施。“鏈上投票”的方式極大激發了居民們參與小區事務的積極性,短短半小時內,平台就收到了近百位業主的投票信息。

  “區塊鏈+社會治理”模式的有效運行,將有助於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小區治理體系,提高小區自治的居民參與度。

  智慧“鏈”接業主與物業

  “以往,物業想推進公共事項決策,一般會採取掃樓、張貼告示、微信群通知等方式,常常很難收集到有效意見。”愛上城小區六街區物業項目經理錢揚海說,區塊鏈平台是居民參與決策的“利器”,也是物業方做事辦事的“靠山”,區塊鏈技術安全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讓雙方的信任度大大增加,實現難題“秒解”。

  據了解,泰山街道的總人口近40萬,住宅小區105個,其中有物業的小區83個。近年來,隨著居民對居住環境干淨整潔有序的需求不斷提升和維權意識增強,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圍繞小區管理責任是否履行到位以及公共收益、維修基金監管使用等問題產生出不少矛盾,這也是小區治理中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

  區塊鏈平台可以科學合理地管控和運營小區自有資金,充分調動居民參與小區治理的積極性,實現黨群領導下的小區自治,從而有助於節約小區治理成本。此外,以小區自身收益為主夯實小區內民生保障和改善的財力基礎,有助於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小區治理體系。

  那麼,區塊鏈“進駐”又為小區的物業方帶來了什麼?“區塊鏈技術大大降低了我們服務小區的保障成本。”愛上城小區六街區物業項目經理錢揚海坦言,就小區公共事項決策而言,僅靠人力和傳統宣傳方式,幾乎是難以推進的。

  “江北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尤其是邁入‘自貿區時代’,在各方面都有由積極探索、先行先試的責任擔當。”新區綜治局副局長陳慶國表示,“區塊鏈+小區自治”的新模式,從經濟效益上看,有助於節約小區治理成本,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小區治理體系﹔從社會效益來看,以物業管理作為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主要突破口,可以解決居民較為突出的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在第一批4個小區試點的基礎上,接下來我們還將在更多的小區進行試點。”陳慶國說。

(責編:張宏莉(實習生)、王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