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區塊鏈

區塊鏈嵌入社會治理路徑

余棟
2020年10月28日09:18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小字號
原標題:區塊鏈嵌入社會治理路徑

從某種角度看,人類已走向后工業社會,這一歷史性社會轉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向度,需要從后工業社會的視角進行審視,並且需要採用新的治理方式加以解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需要科技支撐,在眾多科技中,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戰略性和前沿性技術,或可為基層社會治理路徑創新帶來契機。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上強調,要發揮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共享、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區塊鏈技術的多重特性與基層社會治理精細化、數字化、再組織化等發展目標具有高度的嵌入性和擬合度。推動區塊鏈技術在基層社會治理場域下的多元嵌入與應用,成為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路徑的內在要求和策略選擇。

區塊鏈嵌入社會治理的復合效應

區塊鏈技術的共識機制、信任機制、協調共享機制等特點,與我國基層社會治理視域下凝聚社會共識需求具有天然的互補性。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基層社會治理,一方面可以創新基於區塊鏈的基層社會治理機制,豐富基層社會治理的理論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建立適應多元主體參與的社會治理框架,推動基層社會治理決策科學、服務精准和管理精細,進而充分釋放治理效能。

第一,區塊鏈能消解信息不對稱困境,推動基層社會的信息共享。長期以來,以政府為中心的行政型基層社會治理模式佔主導地位,中心化管理模式無法有效防范政務數據篡改、泄露和丟失等風險。與此同時,政務數據開放共享遲滯,數據資源流通緩慢,也導致無法發揮人民群眾參與和監督公共決策的功能。區塊鏈技術具有集體維護、不可篡改(偽造)、可溯源、點對點傳輸等特性,可以防范惡意修改、偽造、數據泄露、“雙花”(即一份錢被花兩次,這是數字貨幣領域最大的難題)等行為,也可有效避免中心服務的操作不當和數據丟失風險。通過區塊鏈技術保証社會治理進程中產生的數據內容公開、可溯源且防篡改,並引入利益相關群體進入基層社會治理場域進而實現數據信息共享,可以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由系統封閉化、中心單一化逐步走向多元主體協同共治,以此構建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第二,區塊鏈能建立信任網絡,重塑基層治理改革思維方式。傳統基層治理模式具有鮮明的“強國家—弱社會”表征,社會組織、市場等主體相對缺位。缺乏社會各主體的共同參與、質詢和監督,必然導致政府公共服務能力下降、權力壟斷和濫用等問題,易弱化公眾信任程度,引發社會信任危機。區塊鏈技術基於去中介信任機制、共識機制、協調共享機制,適用於多環節、多方協同參與且互不信任的場景。而信任是多元主體進行基層協同治理和互信規則建構的合作基礎,良好的信任關系可以促進基層社會治理實現從單一主體下的管理控制到多元主體下的公共服務轉換,區塊鏈的算法信任機制與基層社會治理“公共性+信任”的價值追求相契合。借助區塊鏈技術可以促進治理生態中雙邊信任向多邊信任及社會公信的轉變,突破傳統國家治理體系所形成的認知固化和思維僵化。借鑒其自組織思維、社群思維、共識性思維、協調共享思維,將市場治理機制與社會治理機制引入並融入國家治理體系,形成“國家—市場—社會”協作與聯動的治理機制,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改革提供新的動力與機遇。

第三,區塊鏈能強化治理效能,推動治理的“帕累托最優”。我國傳統社會治理主體間合作機制缺乏全面性,業務協同相對困難,部門間推諉和拖延現象時有發生。信息公開與更新不及時、不一致,溝通渠道暢通程度不高,基層社會群眾參與公共事務渠道有限,基層社會公共領域監督和反饋功能有待提高,這些現象容易導致管理和服務產生資源配置重復浪費的問題,增加治理成本和風險,阻滯治理效能的提升。區塊鏈利用其非對稱加密技術、數字簽名技術、智能合約機制,實現信息交互過程中的保密性、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能解決政務數據在多元主體之間的授權分發、訪問控制、安全傳輸等問題,使用分布式架構能夠便捷地引入利益相關者一起參與治理過程和治理機制設計,實現基層社會治理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區塊鏈在簡政放權、權威信息發布、加強監督、實時監測、動態分析、精准預警、重大輿情精准處置等方面可發揮關鍵性功能,有效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區塊鏈嵌入社會治理的路徑保障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指引。在此指引下,全面激活“區塊鏈+社會治理”的功能效應,需要在制度建設、結構形塑、技術支撐、價值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實現區塊鏈嵌入基層社會治理的效能達到帕累托最優。

第一,加強配套制度建設。推進區塊鏈技術的多元應用要適時建立激勵和約束性的規則體系,推進該技術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機融合與互動。其一,在區塊鏈的頂層制度設計層面,應補足法律層面的“短板”,明晰區塊鏈在法律中的“身份識別”。同時,構建區塊鏈多元應用的激勵機制,推動區塊鏈在多元場景中的技術賦能。其二,在區塊鏈應用的行業政策和行業標准層面,需要標准化政策、監管政策、互操作規范等行業政策進行支持、引導和鼓勵高校、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等聯合開展區塊鏈相關技術合作研究,探索區塊鏈應用場景,維持良好的行業生態。

第二,重塑社會治理結構。區塊鏈嵌入基層社會治理必然引發社會治理的主體結構、話語體系和權力架構的深層次變革。傳統社會治理是基於統一的中心構建垂直有序的、由上至下的治理結構,而區塊鏈嵌含的社會治理結構有著鮮明的點對點“強連接”、扁平動態、非線性等特征。因此,為完善並重塑傳統的社會治理結構,政府要實現向網絡平行參與者的角色與功能轉變。政府應積極開放共享數據資源,通過區塊鏈的分布式數據庫,實現底層數據的互聯互通,形成政府、市場、社會等各主體平等、自由的多元協同治理架構,以此建立與新時代相適應的非線性、扁平化、交互式的基層社會治理結構。

第三,推動技術賦能。構建以區塊鏈技術為依托的基層社會治理技術支撐體系,推動以技術創新引領制度創新,最終實現技術嵌入新時代社會治理轉型與升級。因此,一方面,要在“公共主鏈”的基礎上引入面向各個公共管理部門的“聯盟鏈”﹔另一方面,以時間戳、哈希函數、智能合約、數字簽名、非對稱加密等技術保証數據的可溯源、可追責以及隱私安全。通過這兩個方面,營造可信任的數據資源共享環境,積極推動跨部門、跨地區系統間的協同治理,探索建立更加智能的網格化治理模式,助力社會治理能力提升。

第四,加強價值引領。技術也是一種文化,技術的發展需要價值觀的介入和匡正,才能深入挖掘技術在精神層面的價值與內涵。深度把握區塊鏈技術在社會治理領域的應用,可利用其價值確認、交換、回報機制,鼓勵個人誠信、組織互信、勞有所得,實現人與人之間的融合,尤其是基本價值的融合。區塊鏈技術的價值體系應與“平等、公正、敬業、誠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一方面,應繼續在基於區塊鏈的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集體意識、法治精神和民主氛圍,發揮區塊鏈價值傳遞網絡的最大效益。另一方面,繼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區塊鏈技術的引領作用,確保借助區塊鏈技術回應和滿足民眾的利益訴求,實現人民滿意度最大化的社會治理價值目標。

(本文系江蘇省第五期“333工程”科研項目資助計劃“江蘇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實踐機制與優化路徑研究”(BRA2020058)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責編:張天嬌(實習生)、王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