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試點新場景多點開花 多品種“硬件錢包”觸達平常百姓家

証券日報記者 李文 見習記者 張博

2021年01月15日08:52  
 

一直以來,數字人民幣試點受到廣泛關注。繼蘇州數字人民幣試點后,又有諸多測試消息披露,其中既有如蘇州一樣的大規模紅包試點,也有小場景的專項測試。在這其中,北京、上海對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的探索無疑成為了全場焦點,新奇的支付新形態也體現了對數字人民幣的創新意識。

“整體來看,近期數字人民幣的動向主要有三大特征,一是數字人民幣正在向更多場景進行拓展,其使用價值正不斷得到豐富與延伸﹔二是體驗形態多樣,數字人民幣為用戶帶來更加新奇、更為便捷的支付體驗﹔三是試點多線並行,盡管在部分城市並未官宣開展活動試點,但已零星出現小規模的場景接入。”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証券日報》記者總結道。

數字人民幣試點密集

在蘇州數字人民幣試點后,又有多個城市密集開展數字人民幣測試活動,其中既有大規模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也有諸多小規模的場景接入。整體來看,數字人民幣測試場景正不斷增加拓展,體驗形式從單一走向多樣,創新意識較強。

《証券日報》記者了解到,深圳市福田區目前正開展“福田有禮2000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活動,此次活動是深圳開展的第二輪大規模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本輪試點已於1月4日完成抽簽工作。此次試點實現了消費領域場景100%全覆蓋,包括了書店、教育培訓機構、醫療機構等場所的消費﹔萬余家商家所有的應用設備可用性100%經過檢查﹔對全市所有數字人民幣應用的設備100%全覆蓋,同時6家試點銀行100%全部參加。

“深圳第二次試點在紅包總額、使用范圍、參與銀行方面均有所擴大,是數字人民幣項目穩步推進的重要表現。”蘇筱芮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有了此前首次試點的經驗總結,第二次試點工作將更加穩固與扎實,表明數字人民幣正進一步滲透更多場景,連接更多商戶與用戶。”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試點中,農業銀行推出了ATM機的數字人民幣存取現功能,能夠實現數字人民幣和現金的無感兌換,以引導普通市民適應現金的數字化,這也表明了對於數字人民幣的創新應用正在穩步推進中。

除深圳進行大規模測試外,北京、上海此前也有小規模的場景試點。在去年12月29日,北京在兩個場景進行數字人民幣測試,一是在豐台區金唐大廈一家名為漫貓咖啡的咖啡店內啟動了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測試﹔二是數字人民幣北京冬奧試點在北京地鐵大興機場線啟動,值得關注的是,在此次活動中展示了多種形態的“硬件錢包”,包括了超薄卡錢包、可視卡錢包和徽章、手表、手環等可穿戴設備錢包等。

而新年伊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也開展了數字人民幣測試,此次測試同樣是探索基於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的支付模式。據了解,通過郵儲銀行的數字人民幣“可視卡”,在員工餐廳的支付終端上揮卡便可完成支付,“可視卡”右上角有電子水墨屏窗口,可以顯示消費金額、余額、離線可用次數等信息。

除此之外,多家公司也披露了參與數字人民幣試點的消息,去年12月,全國第一張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的保單通過眾安保險購買的“尊享e生”成功出單,這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延伸到保險領域。眾安保險方面表示,在11月眾安保險就與建設銀行啟動數字人民幣在保險線上場景應用的合作。

無獨有偶,萬物雲也宣布率先完成與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的對接工作,其用戶已可線上使用數字人民幣繳納物業費。據了解,其旗下萬科物業面向廣大業主的“住這兒”App上線數字人民幣支付業務至今,已有28筆共計1.1萬余元物業費通過該方式完成了線上繳納。從去年12月15日開始,已正式向深圳萬科麓城小區開放體驗活動。

“目前經過幾個地區的測試,數字人民幣系統在不斷完善,已經具備了基本使用功能。建議在全國更大范圍開展試用。”國際新經濟研究院經濟行為與中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鄭磊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

而在蘇筱芮看來:“數字人民幣正在漸進式重構支付體系,試點有望進一步加速。后續試點也將在線上應用場景得到更大突破,同時,數字人民幣會逐步滲透出行、電商、短視頻等零售場景。此外,數字人民幣將對普惠金融的提升發揮作用,還能緩解民營企業收單壓力。”

新形態“硬件錢包”

在上述數字人民幣試點中,北京、上海對於“硬件錢包”的探索無疑得到了廣泛關注。《証券日報》記者了解到,數字錢包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消費者此前日常接觸的App形式的軟件錢包﹔另一種則是以“芯片”作為底層支撐的硬件錢包,根據央行專利中的相關介紹,硬件錢包囊括可視藍牙IC卡、IC卡、手機eSE卡、手機SD卡、手機SIM卡等5種形態,前二者為卡形態,即可單獨使用的卡片﹔后三者為手機形態,需依附手機進行使用。

在去年的11月份,華為宣布推出了支持數字人民幣硬件錢包的Mate40系列手機,基於“芯片”實現了數字人民幣的運算及加密儲存,基於“NFC”通信能力支持了設備間的快速交易,更有利於手機端數字人民幣的使用。

而針對超薄卡錢包、可視卡錢包和可穿戴設備錢包等。鄭磊對《証券日報》記者表示,“此類硬件錢包將加密信息存儲在了‘芯片’裡,做成了一個可見的實物,比較符合民眾的一般使用習慣。而軟件錢包是電子式的,對於一些基層用戶來說,存在著使用不方便的情況。同時作為一個物件,硬件錢包本身存在保管和安全問題,當然軟件錢包也有類似問題,但是表現不一樣。”

蘇筱芮則從生態圈的角度對記者分析稱:“整體來看,硬件錢包的優勢是可以擁有便捷的消費支付體驗,尤其是手機形態的eSE卡等可以實現‘不帶卡’﹔但缺點是隻能作為底層支付工具,在培養用戶黏性方面難度較大。而數字經濟時代,金融巨頭也好、科技巨頭也好,都在不斷發力綜合生態圈的打造,軟件錢包與生態圈的契合便是順其自然的主要思路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高禮研究院宏觀經濟學助理教授王鵬關注其“融合性”,他表示:“軟件錢包就是在現有載體(手機)上搭載一個程序,從而進行支付,優勢在於延展性更強,但沒有網絡覆蓋幾乎無法使用。而硬件錢包的優勢在於選擇余地更大,可以跟手表、卡片、電腦等進行‘融合’,這對於雙離線支付是有意義的。”

不過關於雙離線支付的安全問題,蘇筱芮提醒:“最重要的是關注其安全防護網,相關重點有兩個,一是額度,與風控相關﹔二是追繳,與體驗相關﹔實際上這是一個典型金融科技的模型,需要金融層面與技術層面的高度配合,既依賴於技術的安全高效,也需要傳統金融的風控授信手段,共同為構建雙離線支付的可信機制保駕護航。”

(責編:單子璇(實習生)、王震)

深度報道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