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区块链

中食链怎样实现区块链+农业溯源?

2018年10月22日09:25 | 来源:人民网-区块链频道
小字号

手机简单扫一下粮食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马上知道粮食的种植地、种子、肥料、物流等具体信息,确保生产源头健康安全。这对于区块链技术而言,或有破解之道。在中食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中国食品链公链平台上,推动应用落地。

目前起浪五常大米、安化云茶、赣州链橙等农业品牌在中国食品链公链上链。消费者通过中食链发布的食品护照App端扫描溯源二维码及防伪码查询商品数据,可以查验到食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数据,一物一码,把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进行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的顺向追踪以及从消费终端到生产源头的逆向回溯,让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处于监控之下。

建立行业垂直应用技术平台

中国食品链公链基于太一云超导网络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可信区块链产品评测的技术,构建出ToB和ToC端的行业垂直应用技术平台。底层兼容公有链(Ethereum)和联盟链(Hyperledger),并构建在其上的跨链服务平台,推动不同平台间的互联互通与应用融合。同时向上提供构建各类场景应用的开发者界面、工具以及API接口。另外,中食链的跨链开发平台将根据不同开发者的能力和需求,尽可能帮助开发社区能够模块化构建自己的应用。

就To B而言,中食链建立新的供应链体系和实体资产确权与交易平台,为B端商户提供溯源云平台和端到端供应链体系,尽可能实现食品数据可信、信息对称、IOT+区块链(一一对应)、快速追溯等功能。就To C而言,中食链计划通过移动应用,为C端用户提供食品护照,主要包括移动应用APP及微信版小程序。该平台通过消费者扫描溯源码获取用户信息,以获取用户信息和平台流量,并通过积分管理,打通平台B端和C端,以平台投票建立中食链生态治理共识的机制,致力解决整个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信息孤岛、多系统交互困难、信息核对繁琐、数据交互不均衡等问题。

据中食链总经理范金刚介绍,产地直供网络、防伪溯源网络、生态信用网络一起搭建起中国食品链公链的生态体系,而这一生态体系包括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监督机制三个支柱,也就是中食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食品链公链和中食链产业联盟形成互动,打造起区块链网络平台。

保证溯源真实性,进行差异化发展

一直以来,溯源成本高、线下溯源信息真实性难保证是食品行业的共性难题。在范金刚的计划中,中食链在以区块链分布式共享账本的方式记录信源时,会谨慎选取可信的人在可信的时间和可信的地点做可信的事。范金刚解释称,溯源上链采用的是可信的人在确定的时间和可观测的地域所产生的数据。“首先,采用食品护照对食品产业链企业和消费者进行可信身份认证与登记;而后,采用卫星授时与定位技术,对食品的生产加工与流通进行不定时追踪与监察,并按照时间戳顺序记录食品交易流通行为数据,继而将传递食品信用信息,尽可能保障食品的安全与可信。中食链还将为中小食品企业提供了BaaS服务,后者基于中食链的BaaS平台可以开发各种可定制化的Dapp应用,让企业快速低成本构建基于自身的溯源体系,尽可能增进食品行业信任的建立。”范金刚说,中食链基于自身构建的食品产业链生态,把参与主体的信用和其相关利益点,通过生态合作共识,以写入智能合约的方式,重新进行利益分配。

“如果有节点发生防伪造假、伪冒作假等行为,在多方的利益博弈当中,节点就会被其他生态参与者分取其利益,甚至被驱逐出该生态体系,这个代价就会让造假者得不偿失,这样就能够建立起中食链生态内监督互信的治理机制。”范金刚表示,基于区块链技术和治理思想,通过实现生态内产品二维码对应的链上数据信息和包装产品真实对应,尽可能规避做码和赋码流程中容易出现的不可信情况。同时,就线下溯源来说,当对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进行溯源时,也会综合使用物联网、AI等技术来进一步保证信息真实性。在溯源业务之上,中食链切入到食品行业,打算建立一个基于区块链增进信任和重塑的信用体系。

与其它食品溯源企业不同的是,中食链希望采用区块链分布式多中心的治理思想,以及分布式共识的自治组织方式,将食品产业链相关的企业集聚在中食链生态体系中,尽可能打通食品产业链上下游并建立信任关系,推动食品产业生态的共建、共治、共享。当下,众多食品溯源与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并没有有效整合物流信息和销售渠道信息,中食链对接国内龙头物流企业与众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打通食品全产业链,在保证食品追溯信息真实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产业链食品供应环节,进而走向产地直供、生态资源确权流转等中食链第二阶段商业应用。

另据了解,中食链计划通过防伪溯源网络的服务费、基于供应链体系的线上线下溯源农产品的体验推广、实物资产的确权交易手续费等方式实现营收。

(责编:黄盛、张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