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区块链

盘和林:对数字货币不妨做些解疑释惑

盘和林
2020年11月04日14:55 | 来源:环球网
小字号
原标题:盘和林:对数字货币不妨做些解疑释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在《建议》公布前一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香港金融科技周主题会议上表示,央行数字货币还处于初始阶段,需要制定复杂而完整的法律和监管框架。

  对尚处于初始阶段的数字货币,外界有不少设想和疑问,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建议是须关注数字技术在货币中的应用可能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所谓数字鸿沟指的是不同国家、地区、个人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等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分化的趋势。从这个层面来说,非专业人士、不常使用电子设备的老年人,其水平与专业人士、年轻人的确存在着差距。

  但从根本上来说,数字货币只是纸质货币的一种辅助,具有纸质货币的同等效力,却并不意味着纸质货币会消失。数字货币不需要像传统银行账户体系一样,提交身份证等一系列材料,经过较为复杂的开户手续及风险告知,只需要一些具有标识性的符号即可,未来车牌号或者驾驶证等等均可以作为申请电子账户的标的,数字货币还可以在断网的情况下完整交易,操作复杂程度远远低于电子支付和实体银行存取款,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实际上,之所以一些老年人抗拒电子支付,有部分原因是担心第三方机构能否保障自身的财产和信息安全,而央行数字货币是国家法定货币,这能帮助打消老年人的疑虑。

  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让数字货币功能解释更浅显易懂,增加老用户带新用户奖励,鼓励年轻人多去帮助周围的人,比如深圳近期发放的数字货币红包,其中就有很多老年人申请,未来可以借鉴这个做法,增强老年人学习使用数字货币的热情。此外,还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增加一些智能注册、智能协助等辅助功能来帮助人们使用数字货币。同时,可以在大的银行营业网点增加数字货币咨询窗口。

  数字货币的安全性也是舆论关注的重要方面。首先,从技术上来讲,央行数字货币的交易的确是全程可追溯留痕,但这个痕迹只有相关监管部门可以查看并且用于正规途径。其次,央行数字货币与现在的电子支付不同,电子支付依托的是第三方平台,存在着一定的安全和数据风险,而央行数字货币是国家法定货币,背后依托的是国家。同时,央行数字货币的账户体系与银行账户体系不同,有标识型的东西很多均可以作为钱包账户,这也给不法分子识别和追踪个人账户带来了许多困难,进而提升了安全性。

  一些人担心数字货币对银行体系的冲击问题。首先,数字货币虽然与传统的银行账户体系有很大差别,但是它无法脱离银行存在。比如,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方式是双层架构,因而在发行过程中,必须有传统银行的参与。其次,数字货币的运营架构也是双层,即数字货币钱包的账户系统和传统银行系统并存,因为如果完全抛弃银行账户体系,对于成熟的金融系统是一种资源浪费,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也不会对银行体系造成太大冲击。根据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近期的解释,央行数字货币主要应用于小额零售的高频业务场景,因而对银行体系存款的挤出效应有限。

  实际上,这种与商业银行并存的货币运营体系也能够保障对货币供应量的掌控力。因为央行数字货币采用的是双层发行方式,央行先兑换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兑换给公众,这就保证了央行在数字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化地位。

  笔者认为,舆论所反映的确是我们在推行数字货币时应当重视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只会帮助数字货币变得更好。(作者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责编:韦香惠(实习生)、王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